其他
王子耕专访|拆解深双命题,城市何以生息?
本期人物
嘉宾介绍(下文简称为“W”)
(深圳)总策展人
深双揭秘
█ 本届深双聚焦“城市生息”,各大板块的内容也处处体现着“双碳”理念,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 相比往届,今年的深双议题似乎更加偏向城市宏大叙事,是否代表着本届的消费群体除了普通观众,更多着眼于新兴产业的市场?您认为深双会对深圳的建筑相关领域市场环境产生怎样的效应与影响?
█ 您觉得您接手的这届双年展跟其他几届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者说您想要带来的一些改变和创新需求是什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今年的展项大多以装置为主,它们似乎构成了一个高科技系统的乌托邦,能否“剧透”一下你所描绘的未来城市和建筑的场景?
部分参展装置 © UABB
█ 作为叙事者定位的建筑师,您在与策展人和参展方的合作过程中感受到怎样的思维差异?采取了怎样的合作方式?
█ 关于深双,您作为策展人是不是可以推荐大家几个你觉得有意思的项目,或者也可以推荐自己的。
马岩松 | 太空宇宙观数千年前中国的宇宙观中,宇宙即为天地。天地从“无”中而来,不是混沌,不是爆炸,而是一片寂静和空虚。这种“无”才是一种恒定的常量,且永动,亦近亦远,亦大亦小;既是现象,也是本原;既是向外,也是向内。天地与人的认知息息相关,相互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说每人内观皆是宇宙。大千世界于砂砾灰尘,道法自然。这是非常东方的哲学。今年深双在金威啤酒厂,关于每个建筑师心目中的寰宇城市,我想这个腔体可能是很好的空间,以建筑师如何利用这个“无”,来给每个人在缤纷的寂静中与自己对话的感知和体验。
张斌 | 植物宇宙观我们探讨在高密度城市中引入分布式的蔬菜种植技术的可能性,包括环境调控与可移动终端等技术支撑,形成一种新型的可食用绿色基础设施,从而彻底打通传统规模农业中被分离的生产端与使用端,让蔬菜农业进入城市日常生活的个体空间与社区空间,既改善城市供养系统的生态(自然/社会)可持续结构,又以一种与蔬菜共存的日常图景来形成人与食物的新的情感关联。蔬果气球 Vegetables Balloon:传统城市的新鲜蔬果,依赖于高度全球化分工布局的农业基地与冷链物流供应,前者依赖于土地资源,后者受限于物流技术。“蔬果气球”是一种不依赖于土地、可移动的、个体互助的蔬菜种植-食用终端。它分布于未来的居所、社区与街道,通过与手机应用的结合,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形成全新的基础设施与都市景观。
柳亦春,殷漪 | 声音宇宙观深圳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我们选择声音作为一种可以描述水的形态与运动的介质。“声圳”,意在通过水的声音,重塑小渔村与大都市的时间城市。唯有声音,可以让城市的历史产生一种具身的共时性。
华黎 | 空气宇宙观恍惚之城包罗了物质的种种万象,但其形其质从不确定下来,正如这里弥漫的气。
气的机遇来自于土和水的边际状态,也来自于两种时间的碰撞。
碰撞产生了能量。在碰撞中这里上演着一幕幕的转化与更迭,膨胀与吞没、升腾与下降、流动与改变,永不停歇,幻化出一派混沌的生机勃勃与气象万千。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道德经》
陈忱 | 能源宇宙观二氧化碳,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在呼吸时,无时无刻都在呼出二氧化碳;我们的几乎每一项日常活动,也会排放碳。大量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深圳,是中国最绿色的城市之一。其茂密的植被,不仅对生态系统有利,同时也是吸收碳的海绵体,使城市得以“呼吸”。
《呼吸城市》,折射出深圳的绿色基础设施,在未来气候变化减缓战略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王澍,陆文宇 | 土壤宇宙观“土”是这个世界上最基本、最生态的建筑材料。
我们需要再次认识“土”。以生态的名义,我们需要一个更“土”的生存环境,一个更“土”的宇宙。
我们带来了一些杭州的“土”。
我们想知道,深圳有多少种土?有多少人会有兴趣来收集“土”,认识“土”?还有意外的“土”吗?
请来参观的人携带一捧土,无论取自深圳何处。在展厅请将土放入任何一个空格,在盒中取出一个小标签,写上取土地点和取土者姓名,把标签插在土上。
让我们“与土相会”。
孟岩,李睿 | 垃圾宇宙观以“时效性”为依据,失去时效的事物,人们视之为“垃圾” 。
但垃圾不总以讨人嫌的形式出现在各个时空中。
本展旨在展示时空对价值判断的影响。与其说垃圾是一种结局,不如将这种价值判断的偶然性通过空间放大。
李天颖, 张昊天 | 水宇宙观水是室内环境避之不及的祸患。现代建筑是潜水艇,在惊涛骇浪中保留室内的一方天地。“雨房子”则是水族箱。在塑料包裹的透明墙体中,水蒸腾、过滤、汇聚。自然被封装在建筑之内,而想要远眺的我们则向内凝视。
绘造社 | 家用电器宇宙观原本只作为交通工具的家用机器被改造为城市中的“随身建筑”,但又逃脱了为建筑而设立的规则。个体的生存智慧充分利用这些“随身建筑”的伪装性,以一种游击式的轻盈姿态,最大限度达成了个体对公共空间的有效实践。
多重身份
█ 作为PILLS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从经营的角度,工作室将如何应对行业寒冬?PILLS的主要项目类型是什么?怎样平衡PILLS与BILLS?
█ 这几年,在不同建筑学院,您有哪些系统性的教学内容?是否有一个不断延伸的核心议题?您在指导学生深入议题时,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切入点或研究方法吗?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